• 网站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大江东︱孕产妇眼中的“超人”!上海三位产科
  • 作者:网站采编

    【“特殊精神特殊担当”——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七十】

    一个多月来,急诊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日子,这是对产科、妇科急诊团队的一次“大考”。他们闭环在医院,筑牢每一道安全防线,保障每一位孕产妇及时预检分诊、及时就诊、及时入院,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。

    “孕33周,头晕,管控区来的,没有核酸……”急诊预检护士紧张汇报着情况。“快,转运到缓冲观察室,让患者平躺休息,即刻复测血压,完善子痫前期相关检查,完善备血……”急诊团队快速启动抢救流程。在医护通力协助下,患者的血压趋于稳定,核酸结果出来后,被转运至隔离病区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……

    急诊门前,一辆辆“120”排着队接踵而至,最多时一天四五十辆。不管孕妇是否在本院建卡,不管有无核酸阴性报告,不管来自哪个级别的封控小区(封控区、管控区还是防范区),我们统统接纳,绝不推诿任何一个病人——这远远超过了急诊原有的配置,处置不当,会给没有感染新冠的孕产妇和医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。

  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产科副主任(胎盘疾病方向)、主任医师段丽君:“不论什么情况,孕产妇都是第一位的!”

    上海此次疫情以来,为保障全市孕产妇及妇科肿瘤患者等医疗安全,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没有一天按下“暂停键”,东、西院区始终坚持正常接诊。从3月1日到5月18日,这里平安迎来了5500多个新生儿。这背后,离不开全体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守。他们闻令而起、尽锐出战,闭环在医院或市公卫中心,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挑战,同时也收获了磨砺与成长。而这段闭环经历,更让医院所有的医护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情。

  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治医师孙倩倩:“云见证”宝贝闺女的成长

    我是东院急诊产科医生,我们是孕产妇眼中的“超人”。依稀记得那个忙碌的夜班,一位管控区“120”转运、孕31周的高龄经产妇,因腹痛急诊。听诊发现胎心缓慢,产科医生即行专科检查,发现脐带脱垂,立即呼叫人员到位,并启动绿色通道手术。沟通病情时,孕妇和家属非常配合,没有任何犹豫,眼神中充满信任。5分钟后胎儿娩出,Apgar评分8-8分,所幸手术及时,母婴平安。术后产妇连声感谢,其实我们也很感谢她的理解与信任。特殊时期,医患信任弥足珍贵。

    东院急诊有4位产科医生和4位妇科医生,加上我和急症妇科李双弟主任,一共10个人。面对每一天的考验,我们并肩作战、相互支援。请允许我来“晒”一下可爱的急诊医生团队的名字,他们是:关小红、杨凤莲、张彦丽、洪玮、唐宇平、马璎璇、孙倩倩、刘焕荣。还要给我们的急诊护理美眉们点个赞,她们每一个都是心地善良、能打硬仗的“花木兰”,非常给力。

    “宫口近开全,没有在我们医院建卡……”急诊门外,医生和护士快速将孕妇从“120”救护车转运到急诊分娩室,医护紧张有序分工,协同完成救治。护士床旁完成快速核酸检测采样,完成生命体征测量,完成抽血等基本相关检查。医生在询问观察病情的同时,呼叫经验更丰富、级别更高的医师到场,呼叫助产士、新生儿科医师到场,为紧急分娩做准备,并做好突发情况抢救预案。伴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,健康的宝宝出生了,母子平安。大家长吁一口气,防护服里衣服已经被汗湿透。

    三月底,上海疫情严峻,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面临诸多挑战。作为“上海大摇篮”,一妇婴团队义不容辞承担起为全市孕产妇保驾护航的责任。

    这是一妇婴从未经历过的重要时刻。

    通常,破水、腹痛、出血是孕产妇急诊的常见主诉,但严峻的疫情形势,让孕产妇的来去自由变得奢侈。这段日子,孕产妇往往一来就是非常紧急的情况,急诊医生压力前所未有。为了保证安全,院部安排高年资、有经验的医生轮值,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工作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,全力保护孕产妇和宝宝。

  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治医师唐宇平:母婴健康的“守护者”,儿女眼中的“超人”

    这次,我的岗位是在东院急诊产科。

    作为父母,我们也是儿女眼中的“超人”。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大的3岁,小的不到1岁。“爸爸,你怎么还不回家呀?”我半开玩笑,“等爸爸把病毒打败了就回家。”“那爸爸你要加油哦,你要快快地消灭病毒,不要慢慢地哦。”“爸爸会加油的,你在家乖乖等着我。”话未说完,眼眶已经湿润。

上一篇:壹点送岗|济南市中心医院公开招聘13人+急诊医

下一篇:孕产妇眼中的“超人”!上海三位产科医生的抗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 © 2021 《临床急诊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
首页

联系

投稿